“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的交易策略对你更有利?
系统交易策略,通常经由“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形成。从上到下,指的是通过长期观察市场,形成某种理论上的认识,在这种认识之上最后形成某种战略战术。
例如,道氏理论作为20世纪初对价格波动特征最早最完备的理论总结,它由十二个基本定义构成,其中对趋势的定义可以说是至今最恰当的。而后在道氏理论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系列著名的交易思想,像“摆动交易法”、“三点交易法”等等。
至于“从下到上”,它说的是从市场统计得来的数据出发,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统计特征,再依此寻找对应的交易策略。比如,“跳空效应”就是在美国期货数据库之下研究而得。理论界至今对“跳空高开后价格上升的概率很高”这一现象没有一致的解释,这说明此交易思想纯粹是从数据出发形成的。
无论是两种策略中的哪一种,都有许多著名的成功战例和成功的投资家。像美国的伯纳德·巴鲁克、保罗·格雷厄姆、沃伦·巴菲特、约翰‧邓普顿等,都是同时代的著名投资理论家,他们在投资理论上都有很深的造诣,有的甚至对投资理论的发展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从系统交易的观点看,个人认为从上到下形成交易策略的思想比从下到上形成交易策略的思想有更多的优点。
首先,能更好地把握局部的损失与全局失败的关系。
相较于一时一地的得失,系统交易更强调长期稳定的效益。不过由于统计样本有一定的局限性,分布一般也不均衡,所以不利事件的发生有时具有集束性,也就是任何交易系统都必须做好面对连续失败的情况。
而在这种时期,面对强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交易者能明白所使用的交易系统依靠的投资理论,那评估每个样本的统计特征时就会更明确。此后在判断这个现象是由什么造成时,会有更大的能力使交易系统能适应新的市场特性。
其实,充分理解交易系统所依据的投资理念,对交易者在逆境时期保持心理平衡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部分交易者花了重金购买商业性交易系统,一旦遭遇连续的逆境时期,他们很容易就放弃该交易系统。不久后,这些人会发现该系统又重新恢复了良好的表现。这里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任何系统设计者的心理特征必然都会嵌入他们设计的交易系统中,若系统使用者的心理特征与系统设计者的心理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那么该系统就不适用于该使用者。
2、商业化交易系统一般不会透露其系统的设计思想及重要参数,所以使用者无法从理论层次上充分理解该系统,这就导致交易者在逆境时期很容易心理失衡。
其次,更有利于交易系统的风险控制。
在很多交易系统中,风险控制规则是没有被编进去的。所以,理解交易系统的投资理念就可以让使用相关交易系统的人对风险发生的程度、范围及时间有一定的预见性,从而增强他们对风险控制的主动性和准确性。
例如,如果交易者使用以趋势跟踪为设计理念的交易系统,那么交易者可以通过研究和实践趋势与非趋势市场的理论,知道该系统的逆境时期就是市场的横盘震荡时期。而交易者一旦判断市场将进入震荡期,就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量以控制风险,同时还要继续观察交易系统的表现。
假如最终亏损的次数确实增加了,那就证明交易者判断正确,并且采取的保护措施得当;如果交易结果的亏损次数并无明显变化,那就证明交易者对市场态势的判断是错的,交易者可以逐步增大资金投入量。
最后,更有利于对交易系统的维护与修改。
在交易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交易者既要坚定地按交易系统的所有信号来执行,又要对交易系统对市场特征的偏离状况有所警觉。这两者是矛盾统一的关系,而从上到下地形成策略意味着交易者是理解整个交易系统的,就能在有必要的时候修改交易系统。